唐肃宗李亨简介(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)

百科 2023-04-16 23:26:49 浏览
唐肃宗李亨简介(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)

李亨(711—762),即唐肃宗,唐代皇帝,唐玄宗李隆基子。公元756—761年在位。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迸发安史之乱。次年,玄宗逃往四川,他即位于灵武。宝应元年(公元762年),宦官李辅国、程元振杀张后等,拥立太子李豫(即唐代宗),他忧惊而死。

唐肃宗

人物简介

唐肃宗李亨(公元711-762年):汉族,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,母元献杨皇后。原名李玙,曾被封为忠王。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,改名李亨。

马嵬驿兵变杨贵妃死后,唐玄宗西逃,李亨继位。李亨在位6年,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,长年51岁,葬于建陵(今陕西省醴泉县西南18里的武将山)。

人物评估

肃宗永世颇有挫折:在初生之日,即险遭不测;幼年、少年时代,又耳闻目击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;成年之后,他眼见大唐帝国由人寿年丰转向败落。在他个体的政治历程中,安静的皇子生存与动乱的太子生涯构成了显明的对比;太平之世的皇子与缭乱之世皇帝的身份,也构成了剧烈反差。安史之乱的凌乱政局,给他个体提供了发扬拳脚的舞台。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,有两个显明的主题:一是“北集戎事”,也就是组织平叛,收复两京、覆灭叛军;二是“南奉圣皇”,也就是处置先在成都后来迎归的太上皇玄宗的关系。他最后壮志难酬,平叛没有取得最终胜利。


总的来说,肃宗是位乱世天子,他承袭了天宝盛会的成绩,在努力平叛的同时尝试处置天宝以来政治、经济体制应用中的各种弊病,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必定基础。当然,由于他的主要精神在平叛,不可对后宫、宦官权利的收缩启动限度,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,这是肃宗个体的可怜,也是大唐帝国的悲痛。

唐肃宗李亨,原名李玙,曾被封为忠王。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,改名李亨。马嵬驿兵变后,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,领朔方、河东,平卢节度都使,担任平叛。玄宗继续西逃,他为百姓所留,与玄宗分道,北上至灵武。

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,李亨在灵武即位,史称肃宗。遥尊玄宗为太上皇,改年号为“至德”。肃宗继位后,便图谋收复两京(西京长安、东京洛阳),宰相房琯申请带兵去收复长安,肃宗往常很重用房琯,赞同了他的申请。结果房琯在陈涛遭逢叛军,全军覆没。

至德二年(757年)正月,安史叛军内耗,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。肃宗任用名将郭子仪、李光弼,借用回纥兵,伺机反攻。先后于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6月、10月收复西京长安、东京洛阳。肃宗曾与回纥兵商定:“克城之日,土地、士庶归唐,金帛、子女皆归回纥。”以至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。

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九月,唐肃宗命郭子仪,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节度使60万军队围攻相州,征伐安庆绪。加入作战的九节度使中,郭子仪、李光弼战功最多,威信最高,肃宗不愿把军权交给他们,所以不设主帅,只命宦官鱼朝恩为“观军容宣慰使”,统帅大军、总揽全局。

安禄山部将史思明率部13万赶来接济安庆绪。于乾元二年(公元759年)三月,与唐军倒退激战,鱼朝恩基本疑问兵法,不知用兵,以至唐军大败,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,肃宗不明是非,罢免了郭子仪兵权。此时,安史叛军再次发作内患,史思明杀安庆绪,自称大燕皇帝,并于同年五月,从李光弼手中,攫取了洛阳,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,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。

在野中,自鱼朝恩之后,肃宗开局信誉宦官李辅国、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,宦官权利日益嚣张。肃宗同时又宠信皇后张良娣,放任她干预政事。张皇后和李辅国后来连成一片,结为一党。后来,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,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,张皇后、李系与李辅国、程元振开局统一。

公元762年,肃宗患病,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。四月,玄宗病死,他悲恸不止,病情加剧。张皇后召见太子,皇后说:“李辅国久掌禁兵,权柄过大,他心中所怕的只要我和你。眼下陛下病危,他正在团结程元振等人诡计作乱,必需马上先诛杀他们。”太子流着泪说:“父亲皇病情正重,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,假设咱们自行诛杀李辅国,父亲皇必定震惊,于他贵体不利,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。”

张皇后送走太子,马上召肃宗次子,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。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,从太监中筛选了200多名强壮者,发给兵器,预备入手。太监狱中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。李辅国、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刺探信息,正遇太子要进宫看望父皇。

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,阻止太子入宫,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劫持进飞龙殿监督起来,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,煽动禁兵入宫将李系、段恒俊等人抓住,投入狱中。张皇后闻变,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规避。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。张皇后不从,乞求肃宗救命。肃宗受此惊吓,一时说不过话来,李辅国伺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。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,又无人过问,当天就死于长生殿。

身世解说

睿宗景云二年(711)九月三日,肃宗李亨出世在东宫之别殿,初名嗣升,后来屡次改名。李亨的名字是在天宝三载(744)新取的,以后就再也没有改变,因此习气上把他称为李亨。

他的母亲杨氏出身于弘农华阴(今属陕西)杨家,为关陇地域名门望族。杨氏曾祖父杨士达在隋代任门下省纳言(宰相),父亲杨知庆以祖荫为官。值得一提者,武则天的生母就是杨士达的女儿。若从武则天的母亲这里算起来,杨氏要比李隆基高了一辈,这种不同班辈之间的婚姻关系在李唐皇室中并不稀罕。

景云元年(710)八月与杨氏成婚前几天,李隆基刚被册立为太子。不久,杨氏怀孕,生儿育女原本是人之常情,天之大伦。可是由于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关系弛缓,他担忧太平公主会大题小作。历史上借口太子耽于女色难当大任而行废立的例子真实太多了。

像隋文帝时太子杨勇因钟爱貌美的昭训云氏,被母亲独孤皇后以尴尬以隆兴基业,结果被废;太宗时太子李承乾喜好声色,因特意钟爱一位太常乐人,招致太宗皇帝大怒,也终被废黜。正由于这种缘由,李隆基心坎焦虑,便让属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,计划将这一小生命扼杀于母腹之中,但思来想去,最终没有实施。

李亨出世以后,没有能够与生母杨氏生存在一同。由于杨氏仅是太子姬妾,而太子妃则是后来做了玄宗皇后的王氏。在等级威严的宫廷中,太子妃(正妻)的位置要比其余姬妾优越得多。此时的太子妃王氏不时没有生育,杨氏自觉班次在王妃之下,不敢独享为人母的喜悦。王氏便把李亨接到自己身边,对他百倍呵护,极为心疼,“慈甚所生”。

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本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